• 1563阅读
  • 8回复

[诗词雅韵]我的三味书屋 — 徐埠中学(7)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74
积分
6285
贡献值
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0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23


6 忆同学年少

(一)

我们这一届的同学人数不少,学生流动也比较大,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当时的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有的同学往往读了一年半载就辍学了;二是学校设置不规范,当时全公社有很多学校,按照区域划片,一片有一所学校。这些学校的年级设置也参差不齐,有的是与小学合在一起的,有的是单独的初中,学制也不规范,有的有初一、有的有初二;初三我们这一届是首届。学校与学校之间互相合并、拆分的事件经常发生。带来的结果是一个班的同学变化特别大,往往同学一年人还没有全部认识就变了。多年后很多人见面说起来,原来是同学,甚至还是一个班的,但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印象。总之,那几年一切都在快速的变化之中。
然而,我们这一届中有十多个人,同学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而且也比较稳定。记得有张宏文、袁风尾、袁玉合、袁红冬、袁桂园、郭玉霞、王青平、任锐、刘志坚、向少平、陈坚强、曹武、黄千鹤、袁火松、袁华鸣、曹黛松等同学。初中毕业后黄千鹤、袁火松两同学到都昌一中上高中,其他同学大部分随着母校高中部迁往原都昌二中继续求学。其中宏文同学是我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同窗十载。
青平和任锐同学是从徐埠镇的学校转过来的,好像是初二年级的时候。后来,我猜想他们转学的原因与顾老师有关,因为当年外语老师非常少,一般初中是不开英语课的,我们非常幸运有了顾老师,因此我们从初一年级开始就有了英语课。大概两位同学的家长比较有眼光,就把自己的孩子舍近求远转过来了。当年青平同学和任锐同学大概比较调皮,顾老师住的房间的窗户正好对着他们上学的路,可能看到他们在路上玩,因此我印象中,顾老师经常批评他们俩;尤其是王青平同学挨顾老师的批评最多。另外,青平他们两毕竟少上了一年的英语课,顾老师特别的关注他们,怕他们跟不上,要求比其他的同学严格些。后来他们的英语成绩很快赶上来了。任锐同学毕业后没有见过,只记得他比较孔武有力,身体很结实。青平同学高中与我继续同学,毕业后见过几次,他和我聊天时经常深情地提到顾老师,非常感谢老师当年对他的帮助。当然,我和他的心情是一样。
当年的女同学非常少,本来就没有几个,而且经常一个学期中间,读着、读着就不见了一位。其中郭玉霞同学和袁桂园同学与我们一直从初一同到高二毕业,非常不容易。当年男女同学不仅不同桌,更不说话;五年同学,相互之间说的话不会超过5句,因此对她们求学情况非常不了解。在都昌二中的时候,有一个周末桂园同学的哥哥来学校看她,因为路程比较远,当天不能够返回去,因此桂园领着他哥哥到我父亲的宿舍借宿,当然这次也没有说几句话,而且丢下她哥哥很快就走了。
记得桂珍她哥哥也叫袁建新,并且是我父亲以前的学生。当天我父亲回家了,建新师兄就住在我父亲的宿舍,我们俩一见如故,晚上聊了很多话,其中聊到桂园同学,记得她哥哥似乎说:他们家非常支持她上学,倒不是对她有多么大的期望,而是希望将来她能够有个好工作,找个好婆家,一辈子的生活安稳,不要走农村那些女孩子的路,等等。当年有这种思想的家庭是非常稀少的,我猜想郭玉霞同学的家长也差不多;她们是非常幸运的,当然她们本身也非常努力,后来生活的果然很好。现在两位同学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两人包括两个家庭交往很多,互相帮助,关系密切,让我很羡慕。
20多年后,我带小女第一次回老家,父亲到袁宣车站接我们,居然是和建新师兄一起的。这是我与他第二次见面,师兄非常客气,开车送我们回家后坚决不收钱,让我很不好意思。现在,又过去了十多年了,愿他生活快乐,身体健康。
除了郭玉霞同学和袁桂园同学外,初中还有几位女同学,但我现在一位都不记得了;不仅如此,当年就没有什么印象。当然,原因是男女同学之间不说话,没有什么交流,彼此不熟。非常遗憾,记得初三毕业之后的暑假,我回到家中不久,忽然听大人们说离我们村不远的地方有一位女孩去她姐姐家玩,帮姐姐家洗衣服的时候不小心掉到池塘里淹死了,当时我有些疑惑,不会是我的一位姓向的女同学吧?再后来传来的消息,果然是她。当时连她长得什么样都不清晰,但还是很有些伤心的,毕竟同学一场,时间好像是一年。
(二)

曹武同学参加工作最早,开始在某机关办公室担任秘书工作,1983年我在县城休养,经常找他玩。曹同学非常客气,不仅招待我吃得很好,而且在他宿舍住过,玩得很开心。记得在徐埠中学的时候,曹武同学的姐姐也在该校读高中,长得很漂亮,我们班有几个同学经常开他的玩笑,要当他的姐夫。曹武同学似乎年龄比较小,并不生气,可见脾气也很好。后来,我去县城的机会比较少,但还是见过曹武同学几面,他在仕途上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想来是有缘由的。
幻想成为曹武姐夫的同学们中就有陈坚强同学,他虽然最终没有与曹师姐走到一起,但确实与我们的一位师姐喜结良缘。我是在一次回县城的时候知道的。记得那一天中午的时候,袁风尾同学请我吃饭;他召集了原徐埠中学的一帮师兄弟,记得有校花袁金英同学,帅哥袁世敢同学等。陈坚强同学当时有事,请他夫人陪同我们。大家都是前后届的同学,平时也比较熟,因此喝酒聊天非常开心,席间互叙渊源,发现嫂夫人原来是高我们一届的师姐,我们读初三的时候,她读高一。
陈坚强同学不仅长得很潇洒,而且非常聪明;他后来的经历比较复杂,但似乎干什么总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功。我们的班主任邵老师多次讲过,我们班最聪明、最调皮的是陈坚强同学,以至于09年那一次在县城小范围的聚会上,坚宝开玩笑问邵老师当年为什么不让他当班长?邵老师如何回答,我现在不记得,仿佛是不放心的意思。
除同班同学外,其它年级的同学也认识不少,大家见面非常客气,感情很深。有一次我住都昌宾馆,居然是袁聪明同学买的单,而且是偶遇的。当年,徐埠中学的学生主要来自本公社,基本上是农家子弟,他们勤奋朴素,学校刻苦;回忆当年,老师与学生,教学相长,求道解惑,意气风发,收获了累累硕果。毕业后师兄弟多有联系,互相激励,携手共进,大家都事业有成,生活安好。只是大家内心都有共同的牵挂——曾经的母校、曾经的老师,你们是否安好?!
(三)

时间如梭,转瞬之间到了1981年夏,我初中毕业了,带着一丝的惆怅和无奈,我告别了我的三味书屋徐埠中学;同时拥有一分憧憬和梦想,跟随我的父亲来到了我的第二个母校都昌二中,未来的路在何方?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


(我的三味书屋 — 徐埠中学连载完)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252
积分
1081
贡献值
161
都币
0
在线时长: 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2-2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5-23
还在追忆。。。。。。。。。。
发帖
110
积分
245
贡献值
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3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5-24
不知道您是当时的三几班,因为当时第一届初三有二个班吧(之后一二班是应届生三班是补习生)据我所知你们那届有个比较出名的同学叫刘新平,前几年和他小聚了一次才知道他的事业真是春风得意。另外任锐和陈坚宝也算认识,曹武和陈坚宝同学的父亲好象都是在公社里上班,至于很多同学暗恋曹武同学姐姐的事,在当时的徐埠中学就不算新闻了,呵呵,弹指间已经是河东河西之时了,也不知道这些同学过得怎么样?
发帖
274
积分
6285
贡献值
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0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5-24
回 经过四山林场 的帖子
经过四山林场:不知道您是当时的三几班,因为当时第一届初三有二个班吧(之后一二班是应届生三班是补习生)据我所知你们那届有个比较出名的同学叫刘新平,前几年和他小聚了一次才知道他的事业真是春风得意。另外任锐和陈坚宝也算认识,曹武和陈坚宝同学的父亲好象都是在公社里上班,至于很多同学 .. (2014-05-24 12:55) 

新平比我高一届,我那一届初三只有一个班,可能不是首届,有些记不清了。

发帖
344
积分
554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71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01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4-05-24
我知道袁桂珍通过发奋学习,成为了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袁建新没有考上大学,过着颠沛流离的打工生活。

发帖
202
积分
5941
贡献值
11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2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5-25
回 经过四山林场 的帖子
经过四山林场:不知道您是当时的三几班,因为当时第一届初三有二个班吧(之后一二班是应届生三班是补习生)据我所知你们那届有个比较出名的同学叫刘新平,前几年和他小聚了一次才知道他的事业真是春风得意。另外任锐和陈坚宝也算认识,曹武和陈坚宝同学的父亲好象都是在公社里上班,至于很多同学 .. (2014-05-24 12:55) 

这么说,楼上也是徐埠人了!请问贵姓?
发帖
110
积分
245
贡献值
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3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5-25
回 天涯余晖 的帖子
天涯余晖:这么说,楼上也是徐埠人了!请问贵姓? (2014-05-25 06:46) 

我是徐埠人
拜读<<那条小路>>我猜你是在新妙中学(老徐埠二中)读初一的,我记得这所学校的周围有好多桐子树,还有穿杉树林过猫耳桥都是这所学校周边的特点。再有只要过了猫耳桥我想你一定是云步人。至于我你猜测一下,我家到这所学校较近的,一般去学校都是早出晚归,不住校。这所学校就如“徐埠河晓风残月 ”的文章里所讲在你没有初中毕业就合并到了四山中学吧。

发帖
114
积分
127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4-05-26
回 541879418 的帖子
541879418:我知道袁桂珍通过发奋学习,成为了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袁建新没有考上大学,过着颠沛流离的打工生活。
 (2014-05-24 21:20) 

袁建新 当时的 ----北京钢铁学院

发帖
344
积分
554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71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01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4-05-26
回 和之同志123 的帖子
和之同志123:袁建新 当时的 ----北京钢铁学院 (2014-05-26 16:38)

你说的北京钢铁学院的袁建新和我说的袁建新不是同一个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