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7阅读
  • 8回复

[诗词雅韵]我的伊甸园 — 都昌二中(8)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74
积分
6285
贡献值
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0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22


6 “校园里的共产主义生活

(一)

都昌二中两年的学习自然是紧张而繁忙。每天早上6::00不到,学校的大喇叭就响起来了,伴随着一陈窸窸窣窣的穿衣声,同学们都起床了。老师们比我们起来得更早,班主任老师还要到各个班的寝室吆喝,检查是否有人睡赖觉,据说有掀被子的纪录。简单的洗漱之后,大家在值日老师的组织下来到到操场上做早操。如果是冬天或阴天,做完早操天可能还没有亮呐。
之后,开始约1个半小说的早读,一般是英语和语文,碰上要考试的时候,也会背一背政治、历史之类的课程,因此所谓的剩余价值理论、唯物辩证法等等基本上是临时抱佛脚地死记硬背得来的,考完之后又基本上还给老师了。
吃过早饭之后是上午的四节课,基本上排的是主课,中间有课间操。中午12点吃午饭,之后,全体午睡1个半小时到2小时不等,依据夏季和冬季的时间表。下午一般是安排三节课,大概下午学习的效率要差一些,学校会安排一些副课,如历史、地理、劳动课之类。不像现在的中学,我们那个时候似乎没有班会课,老师不太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工作。一句“考大学、跳龙门”的口号足矣。倒是我们班的班主任袁振山老师经常在上语文课时吟诵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壶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算是励志吧。
晚饭之后到上晚自习之前,这段时间大约可以算是比较自由的了。由于学校的前身是“共大”,建在偏僻的农村,虽然有种种不足,但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周边的环境非常优美,原始而自然,尤其花开季节,郁郁葱葱,很多同学们都拿着一本小本子,四散开来,到或花丛或田埂或湖边默读、背诵着。是否有爱情?不得而知,大概都是些有心动没有行动吧,因为如前所述,公开的只有两例。
虽然有自由,但也不绝对。因为老师特别是书记和校长经常晚饭后到处巡视,背着手,步屐很轻,悄无声息地来到你的身边,假如刚好你在玩或者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可能受到批评,而且是直接上升到校领导这一级的。
校领导当然也不是能够左右所有的事情,比如,记忆里同学们之间的大部分事”可能是发生在这一时间段。比方说,在教室门的门楣上放一把扫帚,后面的同学推门进来,扫帚从门楣上掉下来砸在他的头上,恶作剧的和旁观的同学会觉得很好玩。还有,预先躲在某个角落里,一旦发现有玩的要好同学过来,突然跳出来碰或抱一下,吓唬吓唬,看到同学惊愕的样子,似乎很有趣。
当然有时设计虽然很好,也会有出差池的时候,比如某位同学远远看到另外一同学要走过来,于是躲在门后,待感觉到该同学过来了,突然窜出来紧紧抱住他,结果听到一声惊叫,回过神来,发现抱的不是预想的同学,而是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原来预想的同学无意中改变了行走的方向,并没有进教室,随后进来的是班里一位漂亮的女同学。我当时与另外几位同学在教室里的现场,看得很清楚,但故意使坏不吱声,结果让他们“艳遇”了一把,双方都闹了个大红脸,我们也笑得肚子疼。好在我们的那位女同学比较大方,知道是误会,也没有计较什么,不然后果真的很严重。
有时可就没有这么“香艳”了。听说有一位同学远远看到教室前面的走廊上隐隐有一个人影,似乎是某一位同学,但不是很确切;大约黄昏的时有些模糊,而且这位同学的眼睛高度近视。于是他预先捏紧拳头,悄悄地走到同学身边猛地朝他的头顶上敲了一下,以为会出现喜剧的一幕,结果听到一声惨叫 — 大概年轻人用力没有准头,下手有些重,而且定神一看发现不是同学,竟然是校长。原来校长巡视到这来,发现教室的灯不亮,正聚精会神地修理配电柜,哪里会想到还要挨自己的学生敲脑壳?这下可摊上大事了,后果很严重。好在那时的校长不同于现在的领导,比方说哪有领导当修理工的;因此,那位同学虽然没少挨批,但似乎并没有遭遇到进一步的处罚。
总而言之,同学们之间的小计谋虽然很好玩,但不一定总能奏效,而且个别还会纰漏。
大概是为了避免遭遇到巡视的书记和校长,我一般不在教室或校园的周边活动,而是到更远的湖边散步。出校园大门向南步行,过农科所,约200米左右就来到湖边。当然这个“边”不是自然形成,而是当年的“共大”师生“围湖造天”建的堤琓。我们经常散步的那段大约有3000米,刚好够晚饭之后到上晚自习之前的那一段时间的运动量。
堤琓内围的是大片的农田,可能有1000亩左右,大部分归农科所,学校也有一些。堤外是新妙湖,原系鄱阳湖北部的一湖汊,50年代末沿湖于邵家山、马鞍山的两山脚之间筑堤建闸,因而演变成独立的内湖,约50平方公里。湖形极不规则,呈枝杈状,大致南北走向。虽然如此,极目远望,也是烟波浩渺,气象万千。江山如此多娇,经常一起散步的李、郭、姜诸同学和我,自然要激扬文字,指点一番了。
徐埠河是新妙湖水系之一,从湖的东北方向上朔,河面时宽时窄,河道蜿蜒曲折。由于整个新妙湖水系都属于鄱阳湖的湖汊之一,因此所谓的徐埠河是后来“围湖造田”,硬生生的围出来的 — 连名字都是我现在临时杜撰的;它仿佛象一条大丝带,穿行在故乡的山山水水之间,灌溉着两岸的万亩良田,也差不多三年两头带来灾难和恐慌,两岸乡亲爱恨交加,岂是一声赞美或叹息所能够了得的!
有时,我们也会朝相反的方向散步,出校门往北,沿原“共大”师生修的机耕道步行约1000米,来到一条县级公路上,这条公路是从袁宣到多宝的,简称袁多公路,是都昌二中两条对外通道之一。袁多公路的这一段绕苏山山麓而过。苏山不甚有名,但与之隔鄱阳湖遥相对峙的庐山在中国却是家喻户晓 — 即使忽略两次“庐山会议”所带来的政治上的冲击波的影响。不管怎样,苏山大概是都昌境内最巍峨的山了,耸立在鄱阳湖边上,扼守着湖光山色。抗战期间日本鬼子在山顶上设有炮台,控制着湖面和周边方圆几十里的乡村;如今,乡亲们在曾经的炮台上建了一座庙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但愿它能够守护故乡八方生灵。
在袁多公路和简易公路相交的三角地带,荒芜而空旷,地名叫鲍家庄,与隔壁的涂家庄(我的同学涂小初的家)仅隔一个小山梁。不过鲍家庄现在已经没有人居住,但平整过的土地和有人工痕迹的池塘还是留下这里曾经是一个村庄的证据。不仅如此,据博学的雷克非老师考证,鲍家庄是陶家庄的讹传,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住在这里,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南山应该是苏山的一麓了。
虽然有某种嫌疑,但以我的看法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因为此处属左里乡地界,而左里古称左蠡,以其位于彭蠡之左而得名,陶渊明是当过彭蠡县令的,如果有志者考证他不为5斗米折腰后的去向,结合《祭程氏妹文》等作品中所叙述的奔波方向,再辅以陶渊明对田园山水的独特理解,基本上可以证明雷老师所言不虚,起码比西门庆故里和曹操墓等的可信度要高得多。
散步之后,回到教室上晚自习,一般是做“数、理、化”作业,老师也会来班上监督,不上课,批改学生们的作业。同学们该放风的也放过了,该玩的也玩了,这时非常安静,都在认真做作业,如果是夏天,除头顶风扇的吱吱声和周边农田河湖泊里传来的蛙声,一片寂静,直到大约晚9:30学校的值日铃声再次响起,于是老师同学纷纷离开教室回宿舍睡觉,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结束了。
一天的活动虽然紧张,却也有序。当年除半个月放假一天,回家拿米和菜之外,其它时间都是一样,没有什么星期六、星期日休息之说。大概有点继承“共大”进而“抗大”的办学精神,实行的是一种半军事化管理。我们学生当年没有太多的感觉,倒是个别年轻的老师有些抱怨,最初的冲突是针对校长的,关于起早床的问题,按照要求所有老师必须按照学校值日的铃声起床、做早操,不管你是否有上早课的安排。但是,年轻老师一般晚上睡得比较晚,有时还偷偷着聚在一起娱乐娱乐,因此早起比较困难,即使铃声响了,有些年轻老师可能还在睡懒觉。于是,校长巡查,冲突就难免了。
我们在校期间这种冲突似乎还比较轻微,属于个别现象。据说后来有了发展,不光是早起,而且有晚自习的冲突。当年,按学校的规定老师们即使不下到班级晚自习的,也要集中办公,而且要住在学校,不放假是不能私自回家的。开始倒没有什么,几年之后出问题了,因为有些年轻老师结了婚的在县城买了房子,晚上要回县城的家,没有结婚的老师可能有恋爱的任务,也不想受学校规则的约束。开始还有偷偷摸摸的意思,后来基本半公开,再后全公开了。当年的“共大”也完全转变成普通高中了。
多年后都昌二中的停办,是否因为以上的征兆,我不得而知,希望有志者考证。但一所颇具特色的学校没多少年就消失在历史的阴影里,对曾经在那里求学问道、挥斥方遒的我们,多少有些遗憾和叹息!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927
积分
355610
贡献值
224
都币
10
在线时长: 40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5-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5-22
好文采,学习学习
发帖
282
积分
210
贡献值
2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9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4-3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5-22
  “有志者,事竟成,破壶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发帖
583
积分
16359
贡献值
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7-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5-22
美好的回忆!
发帖
675
积分
20297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24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4-05-22
几乎是一字不漏由头至尾读完了整篇文章,感觉亲切自然,如饮清泉甘霖。虽然我与楼主不是同时代的人 ,但是却能于这篇朴实无华的美文中找到很多的共鸣。因为,我同样毕业于老二中,而且我家就毗邻二中,出门几分钟就能走到教室。楼主描述的二中历史、风情地貌、以及师生间点点滴滴琐事,我是有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和感受的。很荣幸楼主大哥文中提到了我的哥哥和姐姐,谢谢对他们的评价!有机会我会让姐姐拜读此文。
发帖
675
积分
20297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24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5-22
意犹未尽,盼续!!!
发帖
274
积分
6285
贡献值
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0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5-22
回 阳光彼岸 的帖子
阳光彼岸:几乎是一字不漏由头至尾读完了整篇文章,感觉亲切自然,如饮清泉甘霖。虽然我与楼主不是同时代的人 ,但是却能于这篇朴实无华的美文中找到很多的共鸣。因为,我同样毕业于老二中,而且我家就毗邻二中,出门几分钟就能走到教室。楼主描述的二中历史、风情地貌、以及师生间点点滴滴 .. (2014-05-22 09:55) 

谢谢支持,我知道你是谁了,向你和你的家人问好。
发帖
110
积分
245
贡献值
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3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4-05-23
振山老师是合力人吧他有个儿子是叫袁早寿吗?好象和你差不多大吧。陈典松不知道你认得不?
发帖
274
积分
6285
贡献值
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0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4-05-23
回 经过四山林场 的帖子
经过四山林场:振山老师是合力人吧他有个儿子是叫袁早寿吗?好象和你差不多大吧。陈典松不知道你认得不? (2014-05-23 13:28) 

是的,袁老师儿子很多,是有一个儿子年龄和我差不多,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陈典松我不认识,可能说起来会知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