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37阅读
  • 6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357|南峰镇白水塘余村:枝繁叶茂苦槠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75273
积分
1016561
贡献值
1063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4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6-29

    按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都昌按人口数排在前十位的姓氏是刘、江、曹、余、王、陈、张、黄、冯、李。全县余姓村庄有170个,人口约4.8万,由十万公、杰一公两支族裔组成。南峰镇余姓村庄有13个,除南峰镇油山村委会由元代余君瑞(约生于1288年)发脉的玉岩垅、赵家岭、油榨山、红水塘、红水塘嘴上、古楼这六个余姓村庄属十万公后裔处,其余南峰余姓村庄属杰一公后裔。

白水塘现貌
    说白水塘余村,究实包括三个村庄,成村渊源是:余昂五于明永乐年间由枣树下(今属芗溪乡声扬村委会)迁湾里,形成白水塘湾里余村,现有人口1000余人;余昂五之孙翰七十,于明代弘治年间由湾里分居白水塘西,形成白水塘塘西余村,现有人口1100余人;余昂五曾孙余翀济,于明代正德年间由湾里分居白水塘东,形成白水塘塘东余村,现有人口180余人。三村合计约2300余人。
    (一)

    白水塘是个池塘之名,其塘域至今仍存。南峰镇有白水塘,亦有红水塘(属油山村委会),至于“红水”“白水”得名之由来,当地老者也没有典故式的说法。倒是距今约600年前的昂五公在白水塘湾里徙居,有倒插槠树择吉地立村的传奇故事在当地广泛流传。
塘西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十都芗溪的枣树下是都昌余姓杰一公后裔的寻根之地,号“康宁先生”的余杰一(1179--?),于南宋年间由都昌十一都都田畈(今属中馆镇港西村委会)徙居于此,想必斯处斯时村头有棵标志性的大枣树。杰一公的后裔对纳天地之精华、吐枝叶之繁华的树木似乎情有独钟。且说杰一公九世孙余昂五因兄弟多房基紧,想到外迁定居拓展。此前他的哥哥余昂四就由枣树下分居到了芗溪畈(今芗溪乡芗溪村委会昂四余村),此后他的弟弟余昂七之后裔于清光绪年间由枣树下迁前头份(今芗溪乡芗溪村委会前头份余村),弟弟余昂八明代景泰年间由枣树下迁冲四峦(今芗溪乡芗溪村委会上毛毯余村),弟弟余昂十一后裔由枣树下分居竹峦里(今芗溪乡芗溪村委会竹峦余村)。
    余昂四信奉祖念,择居仍以树为图腾。某一年的秋季,昂四公来到白水塘,但见此方山青水秀,适宜迁徙立足。其时,白水塘东有张家村,西有杨家村(今皆不成村),拓展的受限也是显而易见的。余昂五从周边的团山上找来一株苦槠树苗,削去枝蔓,挖了树穴,将此槠树蔸朝上、梢入土,倒插而植。余昂五向倒插的槠树合掌而祈:“如槠树成活,我则定择此神示吉地而居。”第二年春,余昂五再来察看那棵倒插的苦槠树,但见嫩叶初绽,生机勃发。当年,昂五公就带着妻儿立村于白水塘湾里。
塘东村牌

    白水塘在塘东村域,槠树在湾里村域,相距了两里远。村民讲述中的那棵倒插槠树600年来仍葳蕤着。硕壮青翠的槠树不在村中,而在村头外空旷处。苦槠树寿命长,叶常绿,属山毛榉目、壳斗科。都昌县林业部门2005年将认定的全县树龄在200年以上的142棵古树名木,列入挂牌保护,其中白水塘湾里余村的这棵苦槠树被录入,其数字化的表述是树龄700年,树高12米,胸径160厘米,冠幅248平方米。这棵六七百年树龄的槠树周边另生长了两棵槠树,一棵也同表列入,界定树龄200年,树高13.5米,胸径97厘米,冠幅170平方米,另一棵则没录入古树名木目录。这两棵树龄短了许多的槠树应该是“倒插槠”就近繁植的了。白水塘岸边有棵樟树,亦录入了都昌古树名录,树龄200年,树高12.5米,胸径75厘米,冠幅132平方米。
    白水塘这棵被赋予了神性的倒插槠,留给一代代村民多少俗世的荫护。田畈出工的男人累了,在槠树下歇息会儿;能干的媳妇,用槠树籽碾粉掺和的苦槠粑,口感独特;顽皮的孩童,在槠树下欢耍,笑语传告了夕阳;懂了自然之学和哲思之理的读书人,从槠树的虬枝错节和常年青绿里又悟了许多……
   (二)

    拾捡秋天里白水塘古槠树上散落于地的树叶,似乎每片纹理里都附著着这方水土的人文故事。
挂牌保护的“倒插苦槠树”

    1949年出生的白水塘村老党员余忠海,在白水塘(大队)曾担任过30多年的支部书记。白水塘像南峰镇其他村庄一样,不少人在景德镇发家。南芗万老辈有句俗语“三个九都换不到一个十都”,又言“宁向东一丈,莫向西一尺”,讲的都是南峰、芗溪一带的“十都”在清代及民国年间,有钱的窑户老板要比万户一带的“九都”多些。余忠海老人讲述,清末民初的白水塘塘西的窑户老板余忠富,在瓷都的烈焰里发家,一如其名,“富”甲一方。他在村上建的三进棋盘屋之富丽堂皇,可说赛过南峰。屋宅前有大门楼,正厅侧有阔敞的厨房,又辟红石院子,院圃可种花草,甚至设菜畦。余忠海年轻时就看到宅内四角的木狮撑狮子口里的锈珠,天井的风吹过来,那镀了真金的锈球轻巧转动。有资料载抗战后期的国民党都昌县政府一度从阳峰卢家迁往南峰白水塘,战乱时期能落置一个县政府一应办公场所的地方,余忠富的豪宅应该是最先被看中征用的。此宅1960年代后期做过白水大队的办公地,据说改革开放后,被一香港老板将在岁月侵蚀里残存的这幢古建若干构件收购后,在外地组装了。
    围绕余忠富之富,在当地有不少藏宝的故事流传,有的窖诀自然亦有后人附着上去讲述的。说1950年代,有一来自浙江的磨剪刀师傅某天游技到都昌南峰白水塘村,彼时已充公的余忠富宅院一间厢房里,住着一位五保户老太婆。浙江师傅应了老婆婆之唤给她磨一把锈蚀的老剪刀,磨刀红石是老屋已有的。老人絮叨地向磨剪刀师傅讲着余忠富得富藏宝的故事。师傅在滤水“嚯嚯”磨剪时,看见侧壁刻一行小字,曰“上八字,下八字,谁人识得此中味,两只雀儿伴你飞。”读了小学的师傅怀了份好奇将这歌诀记了下来。
童趣 (2018年9月摄于白水村田垄)

    且说磨剪刀镶菜刀的浙江师傅年关回老家过年,歇店在鄱阳田畈街,还在旅馆念想那歌诀,当歌诀的切口与“藏宝”相碰,浙江师傅悟到这这该是老婆婆讲述的房主余忠福藏宝的宝诀:“上八字”是指示磨剪刀时双手撒开像个“八”字,“下八字”,是指示磨剪刀时双腿骑凳撒开像个“八”字,“两对雀儿”一定暗示了什么。浙江师傅竟折回到白水塘村,找到五保户老婆婆,说那块磨刀红石特别好用,他宁愿花5元钱买走。那时5元钱能买30多斤大米,够老婆婆吃上一个多月。浙江师傅得磨剪刀红石,回到旅馆房间悄悄将石洗净,发现石腰有圆形裂痕,将裂处撬开,见内藏两对金麻雀。藏宝人是想把金麻雀留给子孙,如此构想是不值钱的磨刀石没人会谋去,而子孙总有一天会磨蚀到见金雀儿的。不承想歌诀被识穿,金雀终外飞。
    还有流传余忠富家的一个窖诀,尽管表达不雅,但所指有幽他一默的效果。说余忠富的一个后裔老是琢磨不透先人窖诀“洞口对洞口,金银一百斗”所示,在老宅周边的山上找洞口觅宝花了不少功夫。某一日在自家茅厕解手,蹲缸间猛悟到“洞口对洞口”说的是拉屎时人体出恭处是一“洞口”,底下粪缸是另一“洞口”。这人兴奋不已,匆匆解手毕便开挖粪缸,再顺坑深挖,果见瓷缸里满满的金银,发了笔大财。
    这些窖诀故事都只是民间版茶余饭后,余忠海先生讲述的是他的亲历。说余忠富的小儿子在葛洲坝工作,1970年左右回到村中,告之大队干部的是,他听父亲生前讲过,景德镇解放时,他家白的银子捐给了国家,黄的金子悄悄藏于老家村中老宅的地下。得讯报,南峰公社的人便组织探宝,在余忠富家老宅开挖,那次并没挖到所言的地下黄金。
树龄短的另一棵槠树

    1976年,余忠富的大儿子又向白水大队的干部反映,说他妻子解放前的嫁妆的确埋在了村中某方地下。当时的南峰公社向县革委会汇报,由县里组织公安、银行等部门人员开挖取宝。时任白水大队书记的余忠海在场,他至今记得当时挖出了一个地下瓷坛,藏于坛内有黄金7两4钱,银元599块,一些银元上还贴上了小红双喜字,另有金耳环、玉手镯若干。那次挖出来的金银财宝,全上交给了国家。
    白水塘近鄱阳湖,但历史上以捕鱼为生的村民却不多。先前南峰包括同宗族的余晃村在内的余姓村庄,水面湖滩管辖的地盘大。旧社会信奉的是“势管青山力管湖”,湖区人的剽悍、仗义彰显着这方水土上的地域个性。余忠海老人讲述,清咸丰年间,白水塘曾和鄱阳县银宝湖一村庄相杀过一场。起因是都昌南峰白水塘一放牛娃在春天绿草茵茵的湖滩放一群牛,在牧童贪玩间,数牛跑到银宝湖村上的晒谷场上拉了牛粪。晒谷场主人不近人性,所给的处罚竟是将牛粪灌入来牵牛的娃子口中。受此侮辱,放牛娃回家告诉了大人。经此奇辱,白水塘人当然要雪耻,便统了宗族,去银宝湖那边村上讨了说法,对方陪礼道歉了。
白水塘边古樟

    这事只是一时平息下来,白水塘人的怨气并未出净。话说当年夏季的某一日,上午打起了风暴,南峰街路旁的茅坑在燥热翻卷中出奇地臭。其时白水塘有个血气方刚的后生在南峰街的一家店铺里替人管帐,乡下俗语叫“朝奉”。有南峰街人闻着满街的臭味,掩鼻开起玩笑来:“白水塘人在鄱阳银宝湖吃牛屎,叫他们也到我们南峰街来吃屎,将这臭味吃掉!”这话被店中的白水塘“朝奉”听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想到白水塘人在银宝湖被人灌牛粪的恶劣影响不挽回,在南峰总会被人捡起话题哂笑,太弊屈了。这后生吃中饭时回到了村中,向族中头首说了他今天在南峰街听到的和想到的,鼓噪起要报银宝湖那个村庄一箭之仇的事端来。
    事情的结果是,白水塘村人揭竿打杀过去,将没有什么准备而临阵磨枪的对方村庄杀死了36人。白水塘那天冲在头阵的是参加太平天国的猛汉,正赶上他回家看望父母来了。“长毛”队伍中的猛汉之武功,村民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他的快跑如飞:“在翻耕的簿头田里跑,跑得辫子都竖起来,比狗还快!”打赢了械斗的白水塘人最终免不了要吃官司,除了被官家法责了一些人,在折财上就是将原来属于白水塘的暖湖青林湖一带的草洲,赔割去了不少。
本文作者(左)在村中采访余忠海(中)

    这些过去的边界之争,都成为历史,隐入尘烟。如今九江市都昌县南峰镇与上饶市鄱阳县银宝湖乡边界和睦,百姓守望相助,达到了“干部多握手,群众不动手”的治安联防联控的状态。在2022年《半月谈内部版》第10期,新华社记者就报道了当年8月大旱期间,鄱阳银宝湖乡鸣山村“借”水给都昌南峰镇余晃村,在自家水库连放7天7晚,灌溉余晃村几近要因旱绝收的1000余亩的孕穗期的中稻。从“抢水”到“让水”的转折故事,体现的是治理有效,彰显的是时代进步。
  (三)

   “舌尖上的都昌”最为响亮的名片当属都昌豆参,“豆参煮鱼头”是都昌特色宴请席上少不了的一道推介菜肴,也成为多少都昌游子的乡愁。
南峰镇党委2023年七一前夕举办演讲赛

   “都昌豆参”这种品味类比人参级的豆制品,在都昌民间起初是叫“南峰豆参”。数年前,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是在都昌芗溪黄坡垅村拍摄的制作豆参的非遗工艺,现在南峰镇制作豆参的加工户反而没芗溪乡多。我们没必要去辨证都昌豆参是起源于南峰还是芗溪,因为从行政区划上,南峰曾辖芗溪,两地同属一乡。远的不表,我们且来疏理新中国成立后,南峰与芗溪的辖区之分合。1949年5月,都昌解放,县人民政府在全县设6个区(镇)公所,各区辖乡,第四区又名南峰区,辖南溪、平池、长垅3乡。1952年,全县区划为13区,其中第六区为南峰区,驻地南峰,所辖14个乡中含有南峰、芗溪、万户等乡名。1956年4月,区划调整,全县置土塘、徐埠、三汊港、北山4区,辖51乡(镇),其中南峰、芗溪、万户等15乡属土塘区辖。1957年1月,增划左蠡、南峰两区,南、芗、万归南峰区。1958年10月,实行撤区并乡,作为全县14个乡的南峰乡,由南峰、芗溪、万户、黄坡、西岸5乡并入。1959年后废乡改称人民公社,起初只有南峰人民公社,1962年芗溪、万户才单设人民公社。1968年10月扩社并队,南峰、芗溪并为南峰,万户单设。1973年10月,恢复芗溪人民公社。1984年5月,恢复乡镇建置,南峰、芗溪、万户各自独立设乡(镇),直至当下。
2018年9月22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前右2)在白水村红薯地头指导

    在南峰镇白水村人论来,都昌豆参手工制作最早是兴盛于白水,其中南峰镇惟一的周姓村庄对坳周村算是南峰豆参的发脉地之一,南峰、芗溪很多村庄的加工豆参手艺,就是从白水学去的。查对坳周村成村历史,白水周村属元代从彭泽县迁入的东泽派系。清初顺治年间,周乾俭(1621——1695)由大沙店前迁十都白水塘,距今不到400年。
    同白水周村一样,白水塘余村也是都昌豆参的一个最早加工地之一。清末一个叫余载株的村民,打破工艺不传外姓人的规矩,在南峰一带教了不少徒弟。古时一户一锅加工豆参其实是个苦活计,没有赓续传统工艺的崇高使命,有的只是凭手艺、流汗水挣钱有碗饭吃。现任白水村党支部书记的余安平,讲起父亲余敬栋炸豆条的工序来,条条犹新。农家先一天要用手推石磨磨好黄豆豆浆,晚上过滤豆浆,尔后长巾上浆。浆成连块凝结状后,再在豆腐板上划条,划成约6公分长、1公分宽的豆腐哨。规整的豆腐哨放入翻滚开来的柴火灶油锅炸,一勺勺地扬舀,使之膨胀。最关键的技术是掌握出锅的火候,淬水、起锅,全靠拿捏。一户农家一天下来,可炸8锅豆参,一锅可炸7斤左右成品。
2017年9月24日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在芗溪黄坡垅拍摄豆参制作

    关于南峰豆参品质,当然还有“水土说”。说白水塘村有口古井,白水为泉,这口古井是通了地下泉眼的,经年不涸,要保白水塘三个余姓村庄的生活用水。井水的冬暖夏凉是必须的,白水塘人三伏天出工,背上竹茶筒装上满满的井水,便是最爽口的冷饮了。那个时候也没人化验这井水的成份,现在村中老一辈的村民能向后辈大学生讲起的一个记忆是,用此井水煮粥,大热天的过一晚都不会馊,而用白水塘塘水煮的粥,在同条件的比较中,粥早变馊味了。自然,先前的白水塘人炸豆参,用的便是这口井的水了。古井犹存,在湾里入村的水泥大道旁,圆井被预制块盖住了大半边,整个井型也掩于道旁茅草中,不易发觉。村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陆续用上了自来水,古井也就渐废。
    白水村在当下乡村振兴中的主打产业是红薯种植和加工,这其间都昌县审计局原局长、白水村委会芦家园人冯承倜对推动南峰镇红薯产业做大做强功不可没。白水村由两家大户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合作社,已种植红薯千余亩,村上还成立了洗薯粉、加工薯干等延长产业链的车间。南峰的红壤土地和气候特征十分适宜红薯种植,加上科技服务、产业扶持注入,一般两季亩产可达到7000斤以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香坨坨”。
余安平介绍古井

    白水塘村有关于一棵倒插槠树的传奇,走进新时代,更有饮水思源、富而思进新的传奇故事在续写……
白水村党群服务中心



来源: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3条评分积分+130
田畈人 积分 +8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3-07-02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3-06-29
都昌零距离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3-06-29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34526
积分
10052220
贡献值
3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25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6-29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

发帖
29202
积分
699832
贡献值
20891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0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6-29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8534
积分
23402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13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3-06-29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0973
积分
144008
贡献值
353
都币
0
在线时长: 229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3-06-29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7306
积分
23540
贡献值
9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585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3-06-29
积迷如望洋,顿悟不违咫;“藏宝”就怕被有心人惦记。

发帖
6812
积分
395709
贡献值
2839
都币
0
在线时长: 653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3-07-02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