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寄生于名人文章里的千古人物
《左传》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一些古人就遵循着这种能让价值永恒的真理,去身体力行,而真正同时拥有三不朽的人,却是寥寥无几,三有其一者,大有人在!在历史的长河里,还有一类有趣的现象,就是一些真实而平凡的人物,因名人的文章而千古留名,一种另类的不朽。
从小就会背的《赠汪伦》这首诗,诗中的汪伦是位普通人,后人因这首诗去探究过他,也找到一些宗谱类的证据,说汪伦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名士、县令,但正史没有留下汪伦只言片语的记述,他的确因李白的诗而让世人记得。按现代的说法,他是李白的粉丝,听说李白来到安徽,就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应该是被汪伦引诱过来的,来到后才知道:所谓的“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潭,所谓的“万家酒店”是村里有个万姓人家开的小酒店,但还是因汪伦的睿智、盛情、大方,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赠汪伦》,而汪伦的名字从唐之后,也就家喻户晓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的名句,想起此句便绕不开个滕子京,其实滕子京不过是个平常的地方官,政绩一般,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地位,他却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世人皆知。据《宋史》和《资治通鉴》的记载,他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好象也没有其他文章传世,而后人还给了他一个“勤政为民”的美名。这其实是范夫子的功劳,是《岳阳楼记》的效应,滕子京因选对了人,名字才能与《岳阳楼记》来了个漂亮的捆绑。
东坡居士有篇《书《归去来辞》赠契顺》的序文,文中的契顺姓卓,可以说渺小到如沧海一粟,他一无功名,二非豪族,三非亲故,只是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可以说是个小和尚),他为苏迈送一封家书给父亲苏轼,从现在的江苏徒步走到惠州,这不是几天的功夫,而是几月的时间,这不是几百里路,而是几千里路程,他感动了苏轼,坡公书写了一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送给他,并作序文一篇,卓契顺这个名字从此就留在了东坡的文集里,他虽微小,但在长长的历史画卷上,也轻轻的划过一笔,也达到了他所说的“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如巢谷,也是个平凡人物,因不平子瞻、子由的遭遇,在七十三岁高龄,从眉州不远万里来寻苏氏兄弟,苏辙为他立《巢谷传》而传世,从此世人知道了他的生平,文中还褒扬他“博学多才、力大无穷”,能得到子由这么高的评价,是何等荣耀!巢谷虽在寻苏子途中遇事而亡,应该没有遗憾了。汪伦、巢谷他们都没有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却能因名人的文章,而名传千古。
其实他们能寄于文章而名留千古,除了人品被作者认同外,证明他们也有伯乐一样的眼光,心中有对作者的尊崇,有一份难得的执着,同时也有几分运气。有史以来中国出了多少诗人词人,我没法子统计,而脍炙人口作品又有多少?现代很多所谓的作家,他们虽著作等身,不知身后让大众记住的作品又有多少,更不要说他们文中人物!而有些古人存世的作品,不过一首诗、一首词,但能经久不衰,施耐庵、曹雪芹不就一部小说名满天下吗!汪伦、滕子京、卓契顺、巢谷等,看准了李白、范仲淹、苏轼,他们才能同样不朽,历史最后也证明他们是对的!(李四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