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86阅读
  • 13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六十九丨汪墩乡胡家山村:一个家族的三代人剪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76289
积分
1021680
贡献值
1069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4-13
— 本帖被 都昌在线巡检员 从 今日都昌 移动到本区(2019-06-04) —

    都昌胡姓,尊唐末的胡城为一世祖。唐天佑年间进士及第的胡城,授国子监博士迁侍御史,晚年避战乱归隐祖居地华林(今江西高安市与奉新县交界处),故胡氏有“华林世家”之称。

    公元2004年岁在甲子,都昌华林胡氏重新宗谱,胡城的三十九世孙胡云舞先生任了本届谱局的“局长”。胡云舞先生出生于1933年12月,都昌县汪墩乡新桥村委会胡家山人,1960年毕业于江西农学院(今江西农大),历任都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他退休后主持修撰的“胡氏宗谱”,成为都昌胡氏慎终追远、光宗耀祖的清晰图谱。一部生动的宗族史是由一个个家族史汇辍而成。关于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辈三代人兴家立业的故事,尽管在家谱里不及详述,但在胡云舞先生的心里,先人的鲜活背影从来没模糊过。
更多图文请往下浏览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19-06-04 12:59重新编辑 ]
1条评分积分+100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9-04-13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76289
积分
1021680
贡献值
1069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4-13
       一
       胡云舞先生的曾祖胡肇海,生于道光戊戌年(1838),这一年,发生了林则徐禁烟。胡肇海是兄弟三个中最小的。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的部队在汪墩新桥驻扎。太平天国军在民间被称做“长毛”,这支农民起义军显然在军纪上是有失规肃的,烧杀抢掠的事时有发生,因此,得了许多百姓的诅咒。一些走投无路的穷人家子弟,从戎其间,算是谋一条生计路。肇海和大他3岁的二哥肇姚同时入了太平军,那年,他17岁,还只是个少年身。胡家兄弟三人,两人从军,大哥持家。

      肇海兄弟俩随着石达开的部队开往云南、四川,石达开部在大渡河几乎全军覆没,哥哥在那次战役中殉命,弟弟得以逃生。胡云舞先生的曾祖父抱定的目标就是“回家”。他身藏一把军刀,白天躲进山林,靠吃野果充饥;晚上赶路,好避追查,这样昼伏夜行,历经两年零四个月,终于逃回了家。

      肇海拣了条命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却备受歧视。在当时的晚清,随了太平军“造反”,还要防着官家追究。肇海的大哥是个屠夫,他也有些瞧不起自己的小弟,平时称呼个子瘦小的弟弟,总是一口一声“矮子”。做兄长的只拿出家业中的五亩薄田和一间偏屋,让弟弟栖身。胡肇海邀了也是在石达开部队逃回家的邻村一程姓村民,同耕作五亩田地度日。一年后,偏屋失火,肇海变得一贫如洗。他对生活格外地灰心起来,整天到新桥头做“小混混”。新桥当时就是个有些热闹的集镇,冬月的一天,姓陆的一家店铺小老板见了无所事事的肇海,微笑着喊了肇海的名字,给了他一份尊重:“肇海,你家遭丙丁啦?”“遭丙丁”就是“发火”在乡间的另一种表述,听上去要雅得多,也有几份忧叹在里面。肇海垂头丧气地答:“是啊。”陆老板温和地说:“烧发,烧发,你有发头。你不要整天打牌,要图着日后兴旺。我家有10担绿豆,你拿去磨了洗粉,粉返给我卖,豆渣归你,一来可度春荒,多余的还可养猪换钱。”

      20岁刚出头的胡肇海得人扶助,生活的信心足了些。他在村上搭了间茅棚,借来一口水缸,一扇石磨,一心一意地洗起了绿豆粉来。第二年,家境便见了些起色。随着洗粉手艺日渐长进,规模日渐扩大,肇海还经常到永修、湖口等地收购绿豆来洗粉。
      胡肇海出外收购绿豆,经常要搭和合七房詹开基老板家的船。老板看中了小伙子诚实、勤劳,便主动提出来,把自己的独生女嫁给了肇海。一个家道的中兴往往与主妇的贤淑相关,胡肇海在妻子的帮村下,家底日渐殷实起来。鼎盛时,家里置了60多亩田,20多座山,请了4个长工,养了4头牛作田,还养了4头母猪,仔猪出栏最多时有20多头。那时,他成了当地的首富。

     肇海夫妇为富也仁,为人处世,讲道德,有诚信。叫花子上门讨饭,肇海首先给一升米(量米的升被胡家当了传家宝至今还保存着),尔后施一碗饭。遇到村上人来借粮食,肇海也总是宽厚相待。那时的度量衡时兴的不是秤,而是斛桶,4斛一担。肇海借给人家粮食,斛桶漫出尖顶状量给人家,不像有些小器的人,用个十字木架往斛口一抹,稻米便凹在了斛口之下,生生地少出了一些份量。离胡家山只有半里路的陈家,一个老实的长工在胡家尽力终生。起初的两年,长工揣了主家给的工钱过年,可他不敢回到自己家中,兄嫂的斥责令他无家可归,连续两年是在村头的禾秆堆下,孤独度年的。胡肇海知晓后,第三年不顾不留外人在自家过年冲损气数的俗制,诚恳地留下这个长工在胡家欢度除夕。胡肇海的厚道是出了名的,有时故意地让利于人。一个流传下来的典故是:村上的一户遇了困境的人家,将大塘堰的一块田卖给肇海。卖家自报面积“一斗六”,肇海也不去丈量,便认了“一斗六”。旁人笑着对他说:“一斗六?好栽得下几十棵辣椒。”其实那块田的田貌至今仍在,明眼人一看,“六升”都不到的。肇海人也开明,乡里乡亲的关系处得融治。乡间要办个公益事,他总乐意捐点钱,以德服人。那时乡间多土匪,可他家从来没遭过土匪的劫,或是盗贼的害。胡肇海殁于1921年,享年83岁。

发帖
76289
积分
1021680
贡献值
1069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4-13
    二
   胡肇海生育一子三女,儿子取名盛瑨,便是胡云舞先生的祖父。

    胡盛瑨一生与书结缘。年幼时读私塾,从描红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后来在村上又读了三年,由先生开讲“四书五经”。盛瑨饱读诗书,父亲却不让他参加科举考试。因为父亲对清朝不满,不愿儿子入仕同流合污。胡盛瑨在当地教了一世的书,人称“先生”。对穷人家的孩子主动上门劝学,且不收分文学费。胡盛瑨教学生的严厉在七角、新桥一带是出了名的,轻则罚站,重则用戒尺打屁股,用笔杆压指头。严师出高徒,新桥一带很多名流就拜师于他门下。他平日里也给人义务看看病,那医道所承,大多是父亲在太平军的军营耳闻目染而口口相传的。

    胡盛瑨的夫人是当地的侯门女子,也是个相夫教子的贤淑妇人,持家过日子的好手。对她的贤淑,留在胡云舞先生的记忆中有两件逸事。侯奶奶的娘家离婆家村上只一里多路,娘家族上的侄子结伴来到富裕的盛瑨家的山上偷柴,奶奶听说了,颠着个小脚,在家中盛了一撮筐爆米,装了一袋的打糖,提了一壶茶水,来到山上。侯奶奶和气地请侄辈们做累了吃点心,弄得尴尬的年青人羞红了脸。奶奶不但不斥责,反而笑容可掬地劝道:“不要紧,山上柴多,只管斫去。”偷柴的后生们把爆米、打糖也吃了,最后每人挑着成捆的柴去了奶奶的祖宅,把柴送上门来了。奶奶一生极疼儿女,从没打过儿女,唯的一次例外,就是拂了小儿子一巴掌。小儿子排行老六,6岁时还不曾脱母乳。一天中午,奶奶在灶间切南瓜,弄饭给家人吃。锅都烧红了,小儿缠着要吃奶,做娘的在情急之下,将儿子伸探过来的头扒开了,算是破了一次例打了儿女。
发帖
58
积分
116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8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6-19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04-13
写的不错,写的是家族中那些过去的人和事,看见的是历史人文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发帖
1563
积分
65672
贡献值
223
都币
0
在线时长: 52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9-04-13
厚德载物,代有乡贤的不凡家史,令人欣佩。本谱序文笔流畅,值得一读。点赞!

发帖
4878
积分
100986
贡献值
33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8小时
注册时间: 2019-01-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04-13
值得一读。点赞!

发帖
134943
积分
10053534
贡献值
3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304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9-04-1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2089
积分
441059
贡献值
767
都币
12
在线时长: 59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9-04-1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428
积分
3454
贡献值
3
都币
10
在线时长: 29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7-04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9-04-13
感谢板主!
发帖
83
积分
140
贡献值
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2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9-04-13
胡狭樵应该平反,乡贤不能死了快70年还蒙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