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10阅读
  • 15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三丨多宝乡傅超灵村:姹紫嫣红唱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05
— 本帖被 都昌在线巡检员 从 今日都昌 移动到本区(2019-06-04) —

        2018年的初秋,有点热浪袭人,都昌县多宝乡枫树村委会的傅超灵村农民剧团在同乡的上沙马村连演三天三晚,场场观众爆满。请来剧团演出的人家“双喜临门”:新居落成和儿子考上大学。傅超灵剧团全团18人悉数参与了这场演出,年龄最大的两位耄耋老人,一位是83岁的傅经喜,一位是81岁的傅列祺,老人年轻时粉墨登台是主角,年岁高了在剧团司乐;年龄最小的演员也都年逾不惑了,她们是俩个嫁入傅门的媳妇,一个演武旦,一个演文小生。剧种照例是文词戏和赣剧,演出的剧目照例是古装戏《平贵回窑》《王昭君》一类。每一场的演出主家除招待伙食外付演出费1500元。傅超灵剧团18位演职员三天三夜连演下来,每个分得的演出费不到300元,此次剩余所得的6000余元添置了搭戏台的脚手架和方板,以后到哪个村镇演出,免得主家搭戏台的千余元支出。

        傅经喜、傅列祺是傅超灵农民剧团坚守60余年的亲历者,老人抚今追昔,剧团的历史一幕幕在他们脑海里呈现。

        都昌傅姓承袭“清河世家”,现居都昌的31个自然村,有30个是发源于宝泉(今汪墩乡大桥村辖地)的傅太郎(1134—1201)的后裔。唯独傅超灵村是明正德年间从南康府(今庐山市)徙迁多宝金沙的松口,清康熙年间从松口迁居现村址。傅超灵村地处鄱阳湖畔,沐赣鄱文化之清风,村民多能歌善舞。傅超灵农民剧团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村民文艺演出的铿锵声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载歌载舞。现已作古的傅经书等人,百年前处于孩童时期,就跟随着外村的赣剧团跑跑龙套,做做帮手,学得一招半式。1949年后,这些人在村上拉起四、五人的小戏组,有板有眼地排练歌唱新生活的短剧来。村上剧团真正组建是在1957年的夏季。那一年的端午节,傅超灵村人在白尾港水域划龙船,与邻村的龙船队在浪遏飞舟中船翻人伤,于是傅经书等人倡议,都是娱乐活动,不如将划龙船改为唱赣剧。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19-06-04 13:19重新编辑 ]
2条评分积分+140
都昌之光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8-09-06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8-09-05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05

        唱戏也不是张口就唱那么简单,服装道具的添置和舞台演技的训练是首先横在村民面前的两道坎。与傅超灵村相毗邻的团子口长冲湾刘村,砖瓦窑行业享誉县内县外。在当地流传的一个传说与“罗隐故事”有关。唐末杭州富阳人罗隐,有铮铮风骨和杰出睿智,在安徽、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地都流传罗隐故事。相传罗隐因避瘟疫随父母亲来到都昌新妙湖畔住了下来。有一天,秀才罗隐来到团子口向窑工讨口水喝,忙得汗流浃背的窑工没有理会。罗隐阴沉着脸说:“这好地方本是屯兵养马之地,只可惜‘千军万马’变成了‘千砖万瓦’。”窑工觉得拂袖远去的秀才不是个平常之辈,急忙去追赶,算是赔礼。罗隐以他惯有的出口成诗的语言风格说了四句:“你不要追我,窑里走了火。若要想挣钱,担水上窑田。”团子口的窑工照着罗隐的点拨在窑成火熄后,担水上窑顶而淋,窑里的砖瓦由红黄而变灰青,成色好、硬度强,卖价也见涨。尽管罗隐的话往往有“谶语”之验,但团子口的“千砖万瓦”之地,并不输于“千军万马”之处。窑场的勃兴,让百姓家多了份谋生立业的安稳,少了份兵家之争的血腥。
        傅超灵村得“千砖万瓦”之熏染,素有烧制砖瓦窑的传统。1957年为筹备成立剧团,村上两个生产队的砖瓦厂烧制了10万片青瓦,卖到阳峰,有了2000元的公益积蓄,加上山上材木、水中砂石的收入,凑足了组建剧团的4000元钱。村上派了懂行的两个人奔赴武汉,添置戏服戏袍、长鞭花枪之类的服装道具。村上至今仍保存着几件那批从武汉购来的“王莽四扣”的戏袍,图案是用手工刺绣的,很是精致。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9-05

        道具齐备了,随后是选人参加村上剧团学戏。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单调,村民学戏的热情高,男女老少有60多人报名,最后通过现场测考,选定24人进剧团。上世纪60年代初期,傅超灵农民剧团名声渐起,湖口县的不少村庄都盛邀剧团入村演出。“文革”初期,剧团几乎停止活动,剧团的一应道具也被造反的红卫兵卷到公社束之楼阁。“文革”后期,现代京剧火热起来,傅超灵人唱起《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有板有眼,很见功底。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傅超灵农民剧团活跃起来。周边的湖口县和本县的苏山、左里、土塘、和合、阳峰等地纷纷请傅超灵剧团登门演出。2011年赴县参加首届农民艺术节,获优秀节目奖,多次参加县文化部门组织的“送戏进城”调演活动,赢得一片喝彩。

        傅超灵农民剧团60余年的坚守,成为鄱阳湖区现存历史最久的农民剧团之一,台前幕后,几多泪水,几多欢笑。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09-05

        剧团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来自师承。有三位外请教戏的师傅,在剧团成立之初,对培育演员功不可没。剧团1957年请来的“拓荒者”的师傅是来自湖北的蒋经国。蒋经国的儿媳妇是多宝金沙下陈的女子,蒋经国来下陈走亲戚露过几手唱功,傅超灵剧团请他为村民教戏,一教就是两年。第二位师傅叫龚旱狗,是左里公社教文词戏的名师。第三位师傅是来自鄱阳县朱湖乡的何长更师傅。当时多宝、左里一带傅超灵、下陈、长垅刘村、交椅湾村4个农民剧团合请何长更教赣剧,一年的工资是1000元。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傅超灵农民剧团的成员,其实都是业余的,这些平日里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大婶大姐们,这些平日里哼着四季更迭“农事歌”的大爷大叔们,有演出活动,锣鼓响起,就成了粉墨登场的主角。他们赴外演出,极少报酬,有时演连着四五场,台上不歇戏,台下演员就着简单的点心应付。剧情或悲或喜,声腔或亢或喑,舞台虽小,心却辽阔。有些村民的人生命运,竟因了迷戏恋戏而得以改变。2018年已是72岁的傅普英是傅超灵村土生土长的女子,15岁的少女时代进剧团演戏,扮相好、身材好、嗓子好,是四乡八村喝彩的“名旦”。傅普英到了出嫁的年龄,村上的长辈为了留住剧团的“台柱”,做通了她的工作,招了同村的年轻人傅经泰做上门女婿成亲。傅普英至今年逾古稀了仍活跃在舞台上。她的丈夫在剧团司锣妇唱夫随终生缘。儿子在小时被演“秦香莲”的母亲牵着上台,出演真儿子角色,从小耳濡目染,年过半百的儿子现在偶尔还会登台亮相,一家人因戏而乐和着。村民胡小霞年轻时在供销社做着售货员,为了能在村里演戏,放弃了多少人称羡的工作。她的丈夫当年在公社农机站是有名的机手,也是为了演戏,宁愿留在村里零星做着机耕的一些活儿,而放弃了“香饽饽”固定的工作。傅列祺老人少年时读过4年私塾,算是个乡间的“文化人”。起初剧团演过几出《斩岳飞》《回龙阁》《白蛇传》等之后,没新的剧本可演。傅列祺就将从长辈那里听来的故事,结合自己的舞台经验,自编剧本,谱上“上凡六五尺”的曲谱,排演起来,《昭君和番》《新玉堂春》等剧目的编写就出自傅列祺之手。傅超灵农民剧团里的一些“戏骨”,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给乡村传统文化注入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血脉。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8-09-05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傅超灵人在幕开幕落间,合着时代的节拍,奏响幸福生活的乐章。

        傅超灵村现有村民580余人,1998年实施移民建镇,村容面貌大为改观。2003年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并筹资近10万元,新建祖祠兼村文化活动中心,村里剧团有了自己的固定舞台。戏台两侧,一副对联作着渲染:锣鼓响观台上借虚事指点实事;鞭炮放看演员托古人提醒今人。2018年秋季,村民对祖祠前的石级和广场进行了升级改造。2008年傅超灵村被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被评选为“先进村”。多宝乡枫树村委会是“十三五”贫困村,傅超灵村近两年来村庄整治如火如荼,焕然一新,特别是农民剧团成为扶贫扶志、精神扶贫的一张靓丽名片。

        傅超灵农民剧团在成风化人,引领风尚上发挥着独特作用。村上数十年来无一人违法犯罪而被绳之以法。平日里村上找不到一桌打麻将赌博的,学戏演戏让村民的文化生活变得别样丰富。村民理事会对村上公益事业统筹管理,服务于民。2013年华能风电集团开发建设蒋公岭风力发电场,傅超灵村大力配合和支持。村上组织200余亩水田集中流转,统一管理,让村民受益。对村民建房实行“一户一宅”,严禁违规乱建。村民从古典戏曲中悟到“忠义大道”,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蔚然成风。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8-09-05

        傅经喜老人是村上的“文化乡贤”,他从15岁开始担任傅超灵村农民剧团的团长,一直到三年前80岁的时候卸任,“团长”一当就是65年。老人是一名老党员,曾担任枫树村党支部书记27年,逢到有领导和专家来村上观摩剧团演出,老人在骄傲地忆起“我的团长我的团”时,也谈及对剧团发展的忧虑。比如年轻人外出务工者多,都不愿学传统戏曲,乡间戏曲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比如“文化惠民”的政策如何真正惠及挚守乡村舞台的农民剧团。剧情有起伏,结局大欢喜。傅经喜坚信,傅超灵农民剧团的铿锵之声一定会响彻乡村振兴的天空……

九江都昌发布 文\图:汪国山
1条评分积分+15
南山一棵松 积分 +1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8-09-06

发帖
134490
积分
10052132
贡献值
3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24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8-09-0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7866
积分
57664
贡献值
4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740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6-15
我的老家
西源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8-09-06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发帖
1472
积分
128152
贡献值
514
都币
15
在线时长: 1120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4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8-09-06
这村不错,去过一次民风淳朴,待人都很和善....

来自:都昌在线iPhone客户端


发帖
564
积分
21741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507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4-24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8-09-06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