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1阅读
  • 8回复

春节回乡见闻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
积分
138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5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6-23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2-28
春节回乡见闻录

    由于职业的原因,很多年的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我都是在单位值班中度过,再回老家待上两天,向父母问候,给亲友拜年,然后又匆匆返回,春节几天的假期,往往就在拥堵的公路上和简单的寒暄下一晃而过。今年春节前,领导找到我,说组织部下发通知,要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并在假期结束后,向本单位党组织提交调研报告,他指定我为这次调研活动的骨干。这本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因为领导肯定我、信任我。但在我理念中,我的家乡就在本市邻县,自己也来自农村,如今工作在基层一线,又是一名普通党员,这种所谓“转作风、接地气、察民情”的调研活动于我而言实在是“高大上”,分明就是个形式,但我觉得既然组织交代了任务,还是要用点心思、带点问题,去看看故乡残留了哪些封建陋习,又带来了怎样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古老山村经受现代文明的碰撞,人们的精神世界又处于何种状态。

    既然是对故乡的调研,当然得先允许我抒发一下对故乡的看法和追忆。
    故乡,这个被无数文人骚客描述、渲染、歌颂过的名词,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依然是那么的难以令人释怀。曾经因为一句“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让我更加坚定传统节日不远游的信念,而被妻子无数次批驳。于我看,那些在城里出生、成长和工作的“土著们”永远无法理解故乡给人带来什么样的记忆、什么样的思恋、什么样的憧憬。
    我的故乡在九江市都昌县一个小山村,那里青山环绕,溪流纵横,现有约60户、300人。但因地少人多,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似乎每家每户都缺粮,好在靠山吃山,勤劳的村民总是砍点柴火去换回粮食,因此就算年景不济,也不至于闹饥荒。我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出生,家中兄弟姐妹5人,但由于家里封建思想严重,加上经济条件不好,姐妹都没上几年学,就我们兄弟俩混了个读书人的名号。
    对故乡过年的印象,在我10岁以前,感觉似乎只有孩子们十分喜欢,因为只有那段时间可以敞开胃口吃肉,张开嘴巴嗑瓜子,还能穿着新布鞋、新棉衣去走亲戚,可大人们似乎每到过年还倍感生活压力。我常常能听到大人们商量拜年该先买几斤糖,能周转的,绝不会多买;压岁钱也是算计好了,这边没收自己小孩拜年收来的,那边分给上门拜年的小孩,似乎总是那么严丝合缝。1988年以前,村里没有通电,基本上没有娱乐活动,都是在家里的地面上烧火取暖,大家凑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小孩捡鞭炮、放鞭炮就是最大的乐趣,偶尔会有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打扑克比大小,由于赌博就有输赢,因此有些家庭总是闹得鸡犬不宁。在故乡,结婚只会定在正月上旬,其余时间结婚似乎都是因为女方怀孕或遭遇其他变故,结婚当日,女方会陪一些嫁妆,衣柜、书桌、木盆、椅子等等,都要男方安排劳力去抬回来,那时候都是狭小泥路,往往因为他人娶亲占道,双方大打出手。进入二十世纪,故乡的一切都在慢慢发生改变。过年吃肉已不是问题,电视节目拴住了包括小孩在内许多人的心,结婚不一定就在正月,嫁妆也在婚前用货车拖了回来。当然,更多观念上的改变是难以一时察觉到的。

    今年春节,我携妻带女回到了故乡,原本是想利用假期带着任务去观察、去思考,但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很多现象和问题却扑面而来,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寻访、去追问,在我看来,有些是文明的推进,有些却是陋习的加剧。
    先来说说道路和车辆吧。近年来,国家对路网的建设、改造投入很大,从乡道进入我们村也修起了1.5公里的水泥路,道路虽然只有3.5米宽,但相比之前坑坑洼洼的泥路那是通畅多了。2011年,我买了辆代步车,是我们村第4辆私家车,过年的时候,车辆进出和停放都非常方便。到2014年春节,村里车辆增至14辆,因为沿途有很多村庄,我们村道和其他道路一样,开始显得非常拥堵了,那年,我一个亲戚因为让车,自己把车开进了水沟里,而我也曾因会车,车辆底盘被严重刮蹭。这次回家,途中我选择走新修的九江绕城高速,从昌九高速转马回岭上,至九景高速新港下,路上基本没有车辆,60多公里的路程让我开得心旷神怡,与过年无比繁忙的昌九、九景高速相比,仿佛走了一条幸福的专属通道。在舒适的绕城高速上,哥哥、姐姐相继打来电话,询问行程,于是,我的心也就早早地飞到了百里之外的村道上,思忖着狭窄的小路是否拥堵。下高速、上县道、转乡道,一路上摩肩接踵、匆匆疾驰的都是回家过年的车辆,之前车辆刮蹭留下的阴影瞬间浮现在我脑海。在二姐家吃了年夜饭后,晚上8点多,我驾车走上村道,果不其然,在途径一个村庄时,迎面冲来一辆三轮车,由于道路曲折、狭窄,路肩又被村民用石桩拦住,双方都无法通行,我只有黑暗中缓缓倒车,不料,前后又都有多辆汽车开来,我们被困住了。好在妻子是交警,她下车给各位司机打个招呼,有序进行疏导,10多分钟后,大家都顺利通行。回到村里,停车场上已停放了近20辆车,不乏奔驰、奥迪等豪车,看来2014年村里又有不少人“发财”了。
    由此,我想到三个问题:一是道路规划和管理不当。比如昌九、九景高速如此繁忙,可九江绕城高速星子段却如此冷清,南昌往湖口、景德镇、安徽方向的车辆为何不分流走绕城高速,是不是规划不合理,还是宣传不到位;比如3.5米的村道,为何在规划时不多修半米,或设置好路肩,或修建一些会车点,也不至于今天遇车就堵。二是沿途村民思想狭隘。在我们村道,许多路边村民都砌墙或立桩,无形中减少了路面宽度,带来了安全隐患,这些设置路障的村民,多半是家中暂未购车的,其心态不言而喻。三是攀比之风盛行。一直以来,在我们故乡都将“娶妻子、生儿子、做房子”视为毕生奋斗的目标。我哥的名字叫祖英,我小时候名字叫祖雄,父母原本打算生4个儿子——分别起名为英、雄、豪、杰,可是天不遂人愿,最终5胎只生了2个儿子,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也开始实施了,爷爷说,要善始善终,于是,我的名字由祖雄改为了祖杰。时代在发展,观念也在改变,人们生儿子的愿望逐渐有所淡化,只要有,也不再追求多,可是不知哪年开始,人们开始追求汽车了,在大家的观念中,有房那只是安身立命之所,有车似乎更能证明他混得很好,于是,茶余饭后,大家都爱聊起购车这个话题,甚至有些人在春节前几天借钱也把车买了回来。
    在农村过年,婚嫁还是不得不说的话题。今年春节期间,我家亲戚就有好几个订婚、结婚的,多数都是通过相亲认识,然后经过繁琐、约定俗成的程序走到一起。按传统,彩礼那是必不可少的,至于数额,这年头谁再拿3、5万彩礼上门那是要碰壁的,无论是多读了书,还是少读了书,甚至是硕士、博士,只要在家结婚,就得按乡俗办,据说现在得6万起步,10来万也很平常,这要是我们工薪阶层,就凭一个月3千元收入,如果家境不好,还真娶不起媳妇。有人结婚,当然也会有人离婚。我们村离婚率并不高,近几年来离婚的都是读了大学在外工作的所谓“凤凰男”,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取大学的6人中,已经有4人离婚。其实,从为人处世、工作能力、个人长相等方面来看,这几个离婚的都是非常优质,有的甚至还是行业的翘楚,在国内小有名气。至于他们为什么会离婚,我不得而知,当然他们肯定也有自身的不足,比如不够体贴、不够幽默、不够善解人意,甚至为了感恩,无原则地舍小家、顾大家;但他们的配偶看中了他们的才情、人品,却不愿意走进他们的家庭,希望他们对自己足够有情义,却又看不惯他们对故乡亲友有馈赠,这无疑也是婚姻解体的重要因素。
    对于婚姻,我会抱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愿望,但面对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现实,特别是婚姻背后两个大家庭的融合,要想做到相敬如宾、夫唱妇随,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对于日渐繁杂的嫁娶和日渐攀升的彩礼,我觉得这绝对是恶俗的加剧,很多婚姻缔结就是因为在这些礼数上未考虑周详,而为日后婚姻解体埋下了伏笔,移风易俗,先得从这个开始。至于“凤凰男”的婚姻,一方面,夫妻双方要在婚前相互坦诚,婚后相互信任,另一方面,双方家庭也要对他们给予理解和支持,不要对小家庭依赖太多、奢求过高。

    这次回家,给我最大的惊喜是我们村竟然举办了首届春晚,并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牵头人是一位在县城开快递公司的堂弟,原以为近20年来,我们村考上大学的人数达30余人,其中仅我们70多人的家族就有6人为硕士、博士,举办一个文艺活动应该不成问题。想不到,活动发起后,读书人基本没人响应,家乡父老观望的居多,甚至还有公开质疑、嘲弄的,倒是一些读书不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积极性很高,又是出钱、又是出力。我回家当天,节目单和主持人都还没定下来,可计划第二天就要正式演出,我妻子自告奋勇,临阵当起主持人,他们也组织了一些学生进行排练。喧闹的音响和热烈的气氛吸引了乡亲们前来围观,看着大家如此卖力,并且有模有样,他们也被感染,由质疑,到观望,再到支持,人们纷纷解囊,一些有才艺的,小到5岁小孩,大到70多岁老人,他们主动要求上台表演。第二天就是除夕,晚上8点演出正式开始,容纳300人的祠堂座无虚席,20多个节目虽然都是临时拼凑,但手语、小品、歌舞、戏曲、朗诵一应俱全,晚会结束还安排了给70岁以上老人发红包,让全村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团结和温暖。
    这次晚会给我带来三点感受:一是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组织者,更需要广大参与者,只有大家凝心聚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丰富的文化活动,良好的休闲环境,必然会给人们带来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更能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三是家乡父老要给予年轻人时间,对他们多一点理解,他们虽然读了书,走出了家门,但生活的压力并没有快速改善,很多人的收入甚至不如民工,却要在城市安家落户,难处可想而知;同时,那些走出大山的游子也要多多关心家乡的建设,有钱出钱,无钱出力,无钱无力也要出主意。
    作为公务员,作为警察,在家过年自然会有人和我聊起国家政策和法律知识。有人对惠农政策表示夸赞,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养老补贴、税费减免等等都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有人对大力反腐拍手称快,周X康、苏X荣、徐X厚、李X生等等贪官姓名他们如数家珍,这些似乎还不解恨,希望2015年反腐不仅仅在中央,要让身边的腐败份子无立足之地。也有人问我能不能不通过考试,买一个汽车驾驶证;为了规避计生政策,能不能帮自己小孩单独立户等等。
    这些似闲聊、似玩笑的话题,折射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农村百姓关心国家大事,但又不具备基本常识。如今,我们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理念,除了从严治吏、遏制腐败外,也需要老百姓文化、法律素质逐步提高,因此到农村普法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回乡过年,耳濡目染的远不止这些,压岁钱问题、同学聚会问题、人情礼节问题、农村信息化问题等等,都会给我带来思考,我只是选择几个对自己触动相对较大的点,用小我的视界去阐述大众关注的问题,也希望能给国家治理和百姓生活带去一点启示。

    远方的游子们,请不要忘了自己的故乡,那里有抹不去的记忆,那里有割不掉的亲情,那里有斩不断的根源,记住,闲了常回家看看,累了常回家歇歇,别待岁月蹉跎时,慨叹近乡情怯啊!(江西省德安县公安局  刘祖杰)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2140
积分
43662
贡献值
1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7-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2-28
全部看完了,很真挚!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发帖
2349
积分
213557
贡献值
82
都币
6
在线时长: 6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3-14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2-28
写得好!作者很细腻的心思!

发帖
5212
积分
56194
贡献值
355
都币
0
在线时长: 208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4-12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2-28
写得真好,美好家乡需要大家共同来创造!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发帖
2815
积分
376574
贡献值
859
都币
3
在线时长: 1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8-06
我的老家
西源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5-03-01
写的真好,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发帖
10
积分
138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5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6-23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3-02
谢谢大家的夸赞。其实文章没什么深度,在那些社会学、民俗学、伦理学等专家看来,也就小菜一碟,我也就是记流水账式的把所见所感表达出来了。

发帖
1552
积分
4833
贡献值
8
都币
8
在线时长: 453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4-29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3-03
写的很好,很真诚!
发帖
1362
积分
2914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162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03
我的老家
大树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3-16
楼主是政府人员

发帖
3807
积分
272563
贡献值
707
都币
3
在线时长: 178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8-13
我的老家
阳峰乡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3-28
写的真好, 是啊……
    远方的游子们,请不要忘了自己的故乡,那里有抹不去的记忆,那里有割不掉的亲情,那里有斩不断的根源,记住,闲了常回家看看,累了常回家歇歇,别待岁月蹉跎时,慨叹近乡情怯啊!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